市場專員微信pspsky 357201460
在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動態(tài)版圖中,船公司的費率調整舉措向來是行業(yè)關注焦點。
近期,各大船公司已紛紛將目光投向 7 月運價,一系列宣漲動作預示著市場格局正在發(fā)生新的變化。
此前,CMA、馬士基等航運巨頭已著手對部分航線費率進行持續(xù)調整,手段涵蓋征收旺季附加費 PSS、調整包箱費率 FAK 等,這些策略性操作在航運市場激起層層漣漪。
6 月 18 日,地中海航運(MSC)也加入這波費率調整浪潮,發(fā)布了從遠東至北歐的價格調整公告。MSC 宣布,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直至另行通知(但不超過 2025 年 7 月 14 日),實施從所有遠東港口(包含但不限于日本、韓國和東南亞港口)到北歐港口的新運價。這一決策無疑是對當前市場供需結構及未來走勢預判后的行動,旨在優(yōu)化自身收益結構,同時也給市場參與者傳遞出明確信號。
達飛輪船在此之前也有所動作,宣布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至另行通知(但不超過 2025 年 7 月 15 日),對從亞洲到北歐的 FAK 費率進行調整。調整后的費率為每 20 英尺集裝箱 2250 美元,40 尺柜(包括高柜和冷藏箱)4100 美元。達飛的這一調整,不僅反映出其對該航線成本收益的重新考量,也可能引發(fā)同行的連鎖反應,進一步重塑亞洲至北歐航線的運價競爭格局。
上海航交所 6 月 13 日發(fā)布的最新數據,為市場走勢增添了復雜注腳。數據顯示,在連漲五周后,相關指數再次轉跌,周跌幅達 6.79%,降至 2088.24 點。在歐美四大遠洋航線中,呈現出分化態(tài)勢:歐洲航線運價逆勢上漲,而美西、美東以及另一條遠洋航線運價紛紛下跌,其中美西航線跌幅尤為顯著,超過 20%。這種航線間的運價分化,背后是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,包括各航線供需關系的微妙變化、貿易政策導向以及突發(fā)事件的影響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歐線運輸旺季漸近,班輪公司采取多輪宣漲策略的可能性大增。即便漲價策略在實際落地中面臨挑戰(zhàn),“以漲止跌” 的定價策略也成為船公司穩(wěn)定運價的一種手段。此外,伊以沖突升級這一外部因素,大幅增加了市場不確定性。沖突不僅可能影響中東地區(qū)的航運安全,還可能通過貿易渠道傳導,對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的供需平衡產生深遠影響,使市場參與者在決策時面臨更多變數與風險。